嗜吃火鍋易招致癌癥上門 |
【 整理發(fā)布:王力野生靈芝網 】 【 發(fā)布日期:7/6/2011 】 瀏覽次數:1510 |
 |
天氣漸冷,又到了吃火鍋的“旺季”了。吃火鍋時,常有市民喜歡就著久煮之后的底料下面,豈不知火鍋燒煮時間越長,致癌危險也就越大。
火鍋食品中的肉類、魚類、內臟等高蛋白食品都能在長時間高溫燒煮過程中釋放胺類物質,胺類中的二級胺類與亞硝酸鹽結合,會形成一類致癌物質———亞硝胺;疱伒母邷剡會導致蔬菜中的維生素C遭到破壞,而維生素C恰恰具有抑制亞硝胺生成的作用。
除了長時間煮火鍋容易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之外,食品專家還表示,如果吃了未涮熟的豬、牛、羊、雞、鴨、兔等肉類食品或者是不熟的螺、魚、蟹、蛙、蛇等食物,因病源尚未被殺死,就可能患食源性寄生蟲病;疱伿秤梅椒ú划,還容易因食物過燙引起口腔燙傷。
上海市食藥監(jiān)局曾對火鍋湯汁中亞硝酸鹽等物質進行了檢測研究。檢測發(fā)現(xiàn),火鍋湯底燒煮60分鐘、90分鐘后,亞硝酸鹽含量分別超過10毫克/千克、15毫克/千克。目前,國家尚未制訂火鍋湯料中亞硝酸鹽限量標準,而針對腌制醬菜的亞硝酸鹽含量的標準是不得超過20毫克/千克。亞硝酸鹽在燒煮過程中會形成一類公認的致癌物質亞硝胺。
專家表示,當亞硝酸鹽一次攝入體內超過200毫克時,可造成人體缺氧,甚至出現(xiàn)急性中毒,嚴重者可能致癌。按照火鍋燒煮90分鐘計算,一次性攝入200毫克亞硝酸鹽,意味著一頓必須吃13公斤以上的湯底,這似乎令人難以想象。專家表示,市民吃火鍋應控制在2小時以內,吃火鍋時間越長,潛在危險也就越大。
延伸:吃火鍋三大忌
除了不要喝熱湯外,還有3項吃火鍋的注意事項,否則很容易因此患病。
1.不吃半生。為了所謂味道鮮嫩,有人將肉片、海鮮等涮一下就吃,很多時候筷子夾處或肉片褶皺處仍是生的,里面可能殘留有害微生物。未熟透的食物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外,潛藏于食物中的細菌、寄生蟲卵會隨食物吞入胃腸從而導致疾病的發(fā)生。
2.少吃內臟。雖然動物內臟有一定的營養(yǎng)價值,但隨著大量農藥、化肥、添加劑等的使用,動物內臟作為代謝器官,有害物質的殘留最多。內臟膽固醇很高,尤其對中老年人來說,應盡量少攝取。
3.別喝鍋湯。一鍋湯反復煮沸,營養(yǎng)物質經過長時間煮沸都已破壞。配料和羊肉、肥牛等在高溫中長時間混合煮沸產生化學反應進入腸胃消化分解,經肝臟代謝生成尿酸,會使腎功能減退,排泄受阻。過多的尿酸沉積在血液和組織中,還會引發(fā)痛風病。
吃火鍋后多補充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,多喝開水以利尿酸的排出,也可以喝牛奶、米粥來保護腸胃。 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