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10秒,全球就有一人死于糖尿病相關疾病,有二人新診斷出患有糖尿病。醫(yī)界擔心,隨著肥胖的增加,糖尿病可能愈來愈普遍。
“吃多、喝多、尿多”一般總以為,這三多是糖尿病的典型癥狀。臺大醫(yī)學院副教授楊偉勛指出,事實上,糖尿病患者不一定“吃多”,有時患者因能量代謝有問題,可能造成體重減輕。
楊偉勛解釋,糖尿病不痛不癢,很多人不清楚自己是否患病,大部分糖尿病沒有癥狀,糖尿病的診斷除了靠抽血檢查外,沒有辦法以臨床癥狀來診斷。血液中葡萄糖濃度超過正常值,空腹(8小時到12小時),血漿葡萄糖大于126 毫克/100 毫升(126 mg/dL),即為糖尿病。
肥胖問題——缺乏健康知識真要命
由于患者體內的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良,對醣類的利用能力減低,甚至于完全無法利用,而造成血糖過高,尿中有糖的現(xiàn)象,同時也造成蛋白質和脂肪的代謝不正常。
擔任臺大醫(yī)院主治醫(yī)師的楊偉勛指出,糖尿病是非常復雜的疾病,絕不是單一的病。第一型糖尿病(過去稱為胰島素依賴型、青少年型),約占糖尿病患的5%到10%,發(fā)病年齡平均在10、11歲,故稱為青少年型。病人缺乏胰島素,若未注射胰島素,平均二年左右就會死亡。
第二型糖尿病(非胰島素依賴型,成人型),過去往往是中年以后才會發(fā)生,占糖尿病人口90%到95%。不過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中小學生第二型糖尿病患增加,主要是肥胖造成小朋友發(fā)病的比率升高。
另外,孕婦懷孕后期可能發(fā)生妊娠糖尿病,分娩后一、二天就會恢復正常,不過50%的人將來可能罹患第二型糖尿病。
根據(jù)世界衛(wèi)生組織研究,2003到2025年的近20年間,全球糖尿病人口平均將增加72%,預估歐洲增幅為16%、美國60%、亞洲91%、中東97%、非洲98%。
不痛不癢——40萬人罹病還未就醫(yī)
楊偉勛說,經(jīng)濟發(fā)展快速,肥胖人口大幅增加,隨著肥胖人口的增加,糖尿病將大流行,對快速發(fā)展但缺乏健康知識的地區(qū),這將是嚴重的問題。
楊偉勛說明,國外的糖尿病患者,80%都有肥胖問題,因為胖子的身體組織對胰島素比較不敏感,無法對胰島素刺激做適當反應,造成對胰島素的阻抗,胰島細胞會隨著人體老化慢慢凋零,到后期可能產(chǎn)生胰島素分泌不足的情況。從初期的阻抗到后期的分泌不足,以致糖尿病跟著肥胖而流行。因此,如何控制體重、預防肥胖,成為重要的課題。
在我國十大死因中,糖尿病排名第五,對年紀大的族群來說,是第四大死因。
2000年的研究顯示,健保登記全臺有60萬名糖尿病人。楊偉勛表示,預估有30萬到40萬人已罹患糖尿病而尚未求診。因為,一般人未定期抽血檢查血糖,而且糖尿病的癥狀沒有特異性,許多人得了糖尿病而不自覺。
根據(jù)統(tǒng)計,糖尿病患占健保給付11%,近幾年的比率可能持續(xù)上升,健保給付多用于治療糖尿病的并發(fā)癥,例如糖尿病患的截肢,而未投入控制血糖避免發(fā)生并發(fā)癥上。楊偉勛表示,希望未來能加強防治工作。
愛吃甜食,是否比較容易得糖尿病,楊偉勛回答,糖尿病的病因很多,不一定是吃甜食造成的,和吃甜食沒有直接的關系。不過,飲食不節(jié)制、肥胖的人,是糖尿病的高危險群。
糖尿病表面上是血糖問題,實際上若沒有好好治療與照顧,容易變成百病叢生,與心血管疾病、中風、癌癥、大腸直腸癌等都有關。糖尿病后期可能發(fā)生許多問題,例如四肢血管阻塞,手腳冰冷,皮膚變得非常薄,且容易破裂,嚴重威脅個人健康與生命。
糖尿病最怕“三不知“
糖尿病專家介紹,糖尿病患最怕有“三不知”,一是“不知”自己有糖尿病、二是“不知”自己得了糖尿病而疏于追蹤、三是雖知得了糖尿病卻“不知”嚴重性而未好好控制。
盧文聰說,糖尿病早期沒有癥狀,直到出現(xiàn)“吃喝尿三多”追蹤檢查或是中風、心肌梗塞才發(fā)現(xiàn)得病,有時要2到3年以上。
及早發(fā)現(xiàn)糖尿病的方法就是定期體檢,查血糖。
診斷糖尿病方法
·空腹血糖高于126mg/dl,若連續(xù)兩次空腹血糖都高于“此數(shù)”,就是糖尿病。
·任何時候抽血血糖高于200mg/dl,連續(xù)兩次抽血血糖高過“此數(shù)”。
·耐糖實驗測出血糖高于200mg/dl。
前期糖尿病 粗茶淡飯多運動
國外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飲食控制加上運動,可以阻止前期糖尿病進展成第二型糖尿病。
國內平均每一小時就有1.2人死于糖尿病,糖尿病定義是指空腹血糖值超過126,醫(yī)界已將血糖數(shù)值在100到126之間的前期糖尿病視為治療重要分水嶺,試圖在前期糖尿病阻斷疾病進展。
日前發(fā)表在知名醫(yī)學雜志的《夢想臨床試驗(DREAM)》顯示,這項由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規(guī)化執(zhí)行的研究,評估了廿一國,共五千多名前期糖尿病受試者,長達三年,結果發(fā)現(xiàn),適度的飲食控制及運動,使民眾進展成為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三成,如果加上胰島素增敏劑,發(fā)展成第二型糖尿病風險降低62%。
專家建議,民眾應該要定期監(jiān)測血糖數(shù)值,若處于糖尿病前期,就應該要開始飲食及運動控制。至于胰島素增敏劑藥物,張智仁說,目前是第二型糖尿病的治療選擇之一,可以刺激肌肉和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的感受性,抑制肝臟的葡萄糖生成作用,有降血糖效果。但張智仁并不贊成前期糖尿病直接用藥,應該優(yōu)先控制飲食和運動。
今年50歲的藝人趙舜昨天也以糖尿病友身分現(xiàn)身說法,他在28歲時罹患糖尿病,自恃當兵是陸戰(zhàn)隊員,血糖控制有一搭沒一搭,又有高血壓和高血脂,去年連續(xù)九天未服降血糖藥,以為是眩暈去求診,結果竟然是中風,急救后接受復健才復元,現(xiàn)在他學乖了,不但按時吃藥,也悟出了多勞動、多流汗,多吃粗茶淡飯的保養(yǎng)之道。 |